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唐代小說專題討論
Selected Topics in Fiction of the Tang Dynasty 
開課學期
107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康韻梅 
課號
CHIN7310 
課程識別碼
121 M065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中文研討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2人
外系人數限制:2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72CHIN7310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為以一學期的時間,研討中國唐代小說所涉及的有關文體的敘事形式、主題內容,以及從小說史角度觀照的意義和價值等重要課題。上課的進行是採取討論的方式。 

課程目標
培養博、碩班研究生唐代小說的專業知識,以能開創具學術性的研究議題,進而拓展唐代小說研究面向。 
課程要求
1.選擇一有興趣的主題作課堂口頭報告。
2.依照課程安排進度做好課前準備,研讀參考的典籍、論文,以便課堂順利進行討論。
3..完成學期報告一篇。
4.無故缺席一次扣總分2分,缺席5次以上,取消上課資格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(一)基本文獻

唐•張文成;李時人、詹緒左校注:《遊仙窟校注》,(北京:中華書局,2010年)
唐•牛僧孺等;程毅中點校:《玄怪錄•續玄怪錄》,(北京:中華書局,2006年)
唐‧沈亞之撰,蕭占鵬,李勃洋校注,《沈下賢集校注》,(天津:南開大學出版社,2003年)
唐‧范攄撰,唐雯校箋,,(北京:中華書局,2017年)
宋‧李昉等編 :《太平廣記》,(台北:文史哲出版社,1981年)
明•佚名輯:《唐人百家短篇小說》,(北京:北京圖書館出版社,1998年)
清‧徐松撰,李健超增訂:《增訂唐兩京城坊考》,(西安:三秦出版社,2006年)
史仲文主編:《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》,(北京:北京出版社,2000年)
上海古籍編:《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》,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0年)
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研究──纂異記與傳奇校釋》,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1年)
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研究二集──陳翰異聞集校補考釋》,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3年)
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研究三集──本事詩校補考釋》,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4年)
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研究二集──陳翰異聞集校補考釋》,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3年)
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研究四集》,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8年)
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校釋》,(下冊)(臺北:正中書局,1988年)
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校釋》,(上冊)(臺北:正中書局,1989年)
王汝濤:《全唐小說》,(濟南:山東文藝出版社,1993年)李時人編校:《全唐五代小說》,(北京:中華書局,2014年)
李劍國:《唐五代傳奇集》,(北京:中華書局,2015年)
汪辟疆:《唐人小說》,(臺北:世界書局,1980年)
蔡守湘:《唐人小說選注》,(臺北:里仁書局,2002年)
陶敏:《唐五代筆記小說》,(西安:三秦出版社,2012年)

(二)唐代小說專著

卞孝萱:《唐人小說與政治》,(廈門:鷺江出版社,2003年)
卞孝萱:《唐傳奇新探》,(江蘇:江蘇教育出版社,2001年)
王小琳:《唐代傳奇敘事模式研究》,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,1988年6月
王汝濤:《唐代小說與唐代政治》,(長沙:岳麓書社,2005年)
王國良:《唐代小說敘錄》,(台北: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,1979年)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1979年。
李宗為:《唐人傳奇》,(北京:中華書局,2003年)
李劍國:《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》(增訂本),(北京:中華書局,2017年)
李鵬飛:《唐代非寫實小說之類型研究》,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5年8月)
吳懷東:《唐詩與傳奇的生成》,(合肥:安徽大學出版社,2008年)
周紹良:《唐傳奇箋證》,(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2005年)
周勛初:《唐代筆記小說考索》,(江蘇:江蘇古籍出版社,1996年)
周勛初:《唐代筆記小說敘錄》,(南京:鳳凰出版社,2008年)
邱昌員:《詩與唐代文小說研究》,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08年6月)
侯忠義:《隋唐五代小說史》,(浙江:浙江古籍出版社,1997年)
俞 鋼:《唐代文言小說與科舉制度》,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4年)
崔際銀 :《詩與唐人小說》,(天津:天津古籍出版社,2004年)
康韻梅:《唐代小說承衍的敘事研究》,(臺北:里仁書局,2005年)
陳文新編:《唐代小說學術檔案》,(武漢:武漢大學出版社,2015年)
陳 玨:《初唐傳奇文鉤沈》,(上海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5年)
程國賦:《唐代小說與中古文化》,(臺北:文津出版社,2000年)
程國賦:《唐代小說嬗變研究》,(廣東:廣東人民出版社,1997年)
程國賦:《隋唐五代小說研究資料》,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5年)
程毅中:《唐代小說史》,(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2003年)
程毅中:《唐代小說史話》,(北京:文化藝術出版社,1990年)
黃大宏:《唐代小說重寫研究》,(重慶:重慶出版社,2004.年)
董乃斌:《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獨立》,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4年)
劉 瑛:《唐代傳奇研究》,(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2006年)
劉 瑛:《唐代傳奇研究續集》,(台北:正中書局,1999年)
劉開榮:《唐代小說研究》,(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,1994年)
劉燕萍:《愛情與夢幻——唐朝傳奇中的悲劇意識》,(香港:商務印書館,1996年)
薛洪勣:《傳奇小說史》,(浙江:浙江古籍出版社,1998年)
韓雲波:《唐代小說觀念與小說興起研究》,(成都: 四川民族出版社,2002年)
日‧內山知也:《隋唐小說研究》,(東京:木耳社,1981年),中譯本(上海:復旦大學出版社,2010年)
日‧小南一郎著,童嶺譯,日‧伊藤令子校:《唐代傳奇小說論》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5年。

(三)近人相關專著

石昌渝:《中國小說源流論》,(北京:三聯書店,1995年)
林 辰:《神怪小說史》,(杭州:浙江古籍出版社,1998年)
侯忠義:《中國文言小說史稿》,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0年)
許麗芳:《古典短篇小說之韻文》,(台北:里仁書局,2001年)
俞綱:《唐代制度文化研究論集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3年。
陳文新:《中國傳奇小說史話》,(臺北:正中書局,1995年)
陳文新:《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》,(武漢:武漢大學出版社,2002年)
陳平原:《中國散文小說史》,(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4年)
陳平原:《陳平原小說史論集》,(河北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年)
陳玉萍:《中國古典中短篇小說中的詩文關係與抒情性—以愛情為主題的討論》,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,2009年
陳寅恪:《陳寅恪先生論文集》,(臺北:九思出版社,1977年)
章 群:《通鑑•新唐書引用筆記小說研究》,(臺北:文津出版社,1996年)
程毅中:《古小說簡目》,(台北:龍田出版社,1982年)
程毅中:《程毅中文存》,(北京:中華書局,2006年)
程毅中:《程毅中文存續編》,北京:中華書局,2010年。
楊 義:《中國敘事學》,(嘉義:南華管理學院,1998年)
楊 義:《中國小說史論》,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5年)
葉慶炳:《古典小說論評》,(台北:幼獅文化出版事業,1985年)
葛永海:《古代小說與城市文化研究》,(上海:復旦大學出版社,2005)
寧宗一主編:《中國小說學通論》,(安徽:安徽教育出版社,1995年)
傅璇琮,《唐代科舉與文學》,西安:陜西人民出版社,1995年。
劉燕萍:《古典小說論稿:神話•心理•怪誕》,(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2006年)
樂蘅軍:《古典小說散論》,(臺北:純文學出版社,1984年),(台北:大安出版社,2005年)
樂蘅軍:《意志與命運--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》,(臺北:大安出版社,1992年)
魯 迅:《魯迅小說史論文集》,(臺北:里仁書局,1992年)
日‧川合康三著,劉維治、張劍、蔣寅譯,《終南山的變容——中唐文學論集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年)
美•宇文所安(Stephen Owen);陳引馳、陳磊譯:《中國「中世紀」的終結——中唐文學文化論集》,(北京:三聯書店,2006年)
美•倪豪士(W.H.Nienhauser,Jr.):《傳記與小說--唐代文學比較論集》,(臺北:南天書局,1995年),(北京:中華書局,2007年)
美•浦安迪(Andrew H. Plakes):《中國敘事學》,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6年)

(四)當代理論

Gerard Genette(熱拉爾•熱奈特)著:《敘事話語》,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0年)
Mieke Bal(米克•巴爾)著,譚君強譯:《敘述學--敘事理論導論》,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03年)
Roland Barthes(羅蘭•巴特)著,屠友祥譯:《S/Z》,(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0年。)
Shlomith Rimmon-Kenan(李蒙•凱南)著,姚錦清等譯:《敘事虛構作品》,(北京:三聯書店,1989年)
Steven Cohan(史蒂文•科思)、Linda M. Shires(琳達•夏爾斯)著,張方譯:《講故事—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》,(臺北:駱駝出版社,1997年)
Wayne C. Booth(布斯)著,華明、胡蘇曉、周憲譯:《小說修辭學》,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87年)
William Kenney著,陳迺臣譯:《小說的分析》,(臺北:成文出版社,1977年)
申丹:《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》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8年。
海登•懷特著,陳永國、張萬娟譯:《後現代歷史敘事學》,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03年)
高辛勇:《形名學與敘事理論--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》,(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,1987年)
詹姆斯,費倫(Phelan, James)著,陳永國譯:《作為修辭的敘事》,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2年)
邁克•克朗,楊淑華、宋慧敏譯:《文化地理學》,(南京:南京大學出版社,2005年)
羅鋼:《敘事學導論》,雲南:雲南人民出版社,1995年。
蘇珊•朗格(Susanne K. Langer)著,劉大基等譯:《情感與形式》,(台北:商鼎文化出版社,1991年)

(五)論文

王小琳:〈唐代「傳奇」名稱問題辨析〉,《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學報》第3期,1995年。
王小琳:〈論唐代傳奇創作活動的特徵及其對傳奇敘事的影響〉,《中山人文學報第9期》, 1999年8月
王運熙、楊明:〈唐代詩歌與小說的關係〉,《文學遺產》1983年第1期。
王運熙:〈唐代詩歌與小說的關係〉,《文學遺產》1983年第1期
王運熙:〈簡論唐傳奇和漢魏六朝雜傳的關係〉,《中西學術》第二輯,上海: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,1996年
吳企明:〈讀《孟棨《本事詩》書後〉,收錄於《唐音質疑錄》,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5年)
李劍國、韓瑞亞:〈亡靈憶往:唐宋傳奇的一種歷史觀照方式〉,《南開學報》,(哲學社會科學版)2004年第3、4期,後收錄於氏著《古稗斗筲錄——李劍國自選集》,(天津:南開大學出版社,2004年)。
孟昭連:〈論唐傳奇「文備眾體」的藝術體製〉,《南開學報》第4期,2000年。
胡梓穎、黃自雄:〈被建構的文類——從「辨體」角度論傳記和「傳奇文」〉,《臺大文史學報》第86期,2017年5月。
孫遜 、潘建國,〈唐傳奇文體考辨〉,《文學遺產》第6期,1999年
康韻梅,〈小說敘事與歷史敘事之異同--對吳保安、謝小娥故事的論析〉,《臺大中文學報第二十四期》,頁218
康韻梅:〈唐代小說中的長安城市空間場景與敘事〉,第十四屆唐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,安徽,安徽師範大學
康韻梅:〈唐代小說中聚會宴飲賦詩的政治寄寓與歷史情懷〉,第九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,臺北,臺灣大學,2009年
康韻梅:〈唐代古文與小說的交涉-以韓愈、柳宗元的作品為考察中心〉,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,2008年
康韻梅:〈唐代傳奇與歌行的並作初探〉,《遨遊在中古文化的場域》,台北:里仁書局,2004年。
康韻梅:〈唐代載錄詩事小說的敘事研究--以《本事詩》、《雲谿友議》為考察中心〉,《漢學研究》26卷第4期(2008年12月)。
康韻梅:〈遊/神仙窟/文章窟──〈遊仙窟〉敘事文體探〉,《林文月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》,臺北,國立臺灣大學中國學系,2013年。
康韻梅:〈「史」與「詩」—沈亞之小說撰作的兩個面向〉,《文
學與美學第十三屆論文集》,新北市,淡大中文系,2013年。
康韻梅:〈娛玩、逞才與托寓:唐小說精怪聚會賦詩敘事探析〉,《復旦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2014年第3期。
康韻梅:〈《玄怪錄》幻設的跡證及其作意探究〉,《文與哲》第三十二期,
2018年6月。
康韻梅〈胡應麟唐人小說述評抉探〉,《國學研究》第四十卷,2018年6月。
梁瑜霞:〈史傳傳統對唐人小說的影響--兼論唐人小說以「傳」、「記」命名現象〉,《唐都學刊》第14卷第4期,1998年。
陳文新:〈再論唐人傳奇的文體特徵〉,《齊魯學刊》2006年第1 期
陳尚君:〈詩話尋源〉,收錄於《中國詩學》)第二輯,南京:南京大學出版社,1992年12月
程毅中:〈唐人小說中的「詩筆」與「詩文小說」的興衰〉,《文學遺產》2007年第6期。
程毅中:〈唐宋傳奇本事歌行拾零〉,《文學評論》第3期(1978年)
葛兆光:〈背景與意義--中國古典詩歌批評中一個傳統方法的剖析〉,《學人》,江蘇:江蘇文藝出版社,1996.9
廖棟樑:〈試論孟棨《本事詩》〉,《中外文學》第23卷第4期,1994.9
臺靜農:〈論碑傳文與傳奇文〉,《傳記文學》第四卷第三期
劉 寧:〈〈毛穎傳〉的託諷旨意與排諧藝術〉,《清華大學學報》,(哲學社會科學版),2004年第2期
劉寧:「詩話」與「本事」──再探《六一詩話》與晚唐五代詩歌本事著作的關係,《清華學報》,48卷第2期,107年6月。
談鳳梁:〈試論唐代傳奇小說的幾個特點〉,《文藝論叢》第13輯,上海:上海文藝出版社,1981年。
賴瑞和:〈小說的正史化:《新唐書》中的小說成分--以〈吳保安傳〉為例〉,《第八屆唐史年會暨國際隋唐史學術研究會會議論文》,2001年8月 。
羅聯添:〈長恨歌與長恨歌傳一體結構問題及其主題探討〉,收錄於《中國史新編》,(台北:台灣學生書局,1985.年)
日•妹尾達彥:〈唐代後半期ソ長安シ傳奇小說-〈李娃傳〉ソ分析メ中心シウサ〉見《日野開三郎博士頌壽紀念論集》,(福岡:中國書店,1987年)中譯見宋金文譯〈唐代後期的長安與傳奇小說——以〈李娃傳〉的分析為中心〉,收入劉俊文主編《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•六朝隋唐卷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5年),頁509-553。
日•淺見洋二著,金程宇、岡田千穗譯:〈關於詩與「本事」、「本意」、以及「詩讖」--論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接受過程中文本與語境之關係〉,《距離與想像--中國詩學的唐宋轉型》,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5年),頁355-369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報告、討論 
60% 
 
2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1  緒論 
第2週
2/28  228放假 
第3週
3/07  唐代小說綜述──名義/作者/文體 
第4週
3/14  唐代小說與史傳──(《紀聞‧吳保安》、〈謝小娥〉)
報告人:金宰亨、程雪茹 
第5週
3/21  唐代小說與古文──(〈毛穎傳〉〈石鼎聯句詩序〉、〈童區寄傳〉、〈李赤傳〉、〈河間傳〉)
報告人:陳雅柔 
第6週
3/28  唐代小說與詩歌〈一〉──唐代小說與變文之關係(〈遊仙窟〉)
報告人:簡嘉佑、沈欣柏 
第7週
4/04  春假 
第8週
4/11  唐代小說與詩歌(二)──唐代小說抒情性的建構(〈鶯鶯傳〉)
報告人:鄧涵云 
第9週
4/18  唐代小說與詩歌(三)──傳奇與歌行的並作(〈長恨歌傳〉、〈長恨歌〉,〈馮燕傳〉、〈馮燕歌〉)
報告人:諶仕蓁 
第10週
4/25  唐代小說與詩歌(四)──唐代小說與詩文評之關係(《本事詩》、《雲溪友議》)
報告人:張登博 
第11週
5/02  唐代小說與詩歌(五)──唐代小說中聚會宴飲賦詩的政治寄寓與歷史情懷(〈周秦行紀〉、《傳奇‧顏濬》《纂異記‧許生》、《纂異記‧蔣琛》、《纂異記‧嵩岳嫁女》)
報告人:鄭博元 
第12週
5/09  唐代小說與詩歌(六)──唐代小說中聚會宴飲賦詩的遊戲色彩與諧謔氛圍(〈東陽夜怪錄〉《玄怪錄‧元無有》《靈怪集‧姚康成》
報告人:陳平瑋、蔡靖妏 
第13週
5/16  唐代小說「文備眾體」之作家舉隅(一)──以李公佐為例。(〈南柯太守傳〉、〈謝小娥傳〉、〈盧江馮媼傳〉、〈古嶽凟經〉)
報告人:黃惠鈴 
第14週
5/23  唐代小說「文備眾體」之作家舉隅(二)──以沈亞之為例。(〈馮燕傳〉、〈歌者葉記〉、〈異夢錄〉、〈秦夢記〉、〈感異記〉
報告人:付寓 
第15週
5/30  唐代小說的空間書寫──唐代小說中長安的城市空間場景與敘事(〈李娃傳〉、《北里志》、〈東城老父傳〉、《乾𦠆子‧竇乂》)
報告人:李昀蔚 
第16週
6/06  唐代小說的女俠書寫──(《傳奇‧聶隱娘》、《甘澤謠‧紅線》、《集異記‧賈人妻》、《原化記‧崔慎思》、《原化記‧車中女子》、《劇談錄‧潘將軍》
報告人:馮璐 
第17週
6/13  綜合討論 
第18週
6/20  綜合討論